经礼艺养正生命全周期优化
【五十自述】天生我命必有缘 二维码
285
天生我命必有缘 五十自述 生长于农村的我,自认为遗传了父系血统的勤劳,同时也遗传了母系血统的勤学。经历过几次生死,承受过压力,享受过荣耀,遭受过唾弃,如今回首,仿若隔世。 【父系助缘】 我的祖籍在湖南宁乡。解放前,为躲避日本鬼子的扫荡,爷爷带着一家七八口人,拖着几大箱书和棉被等行礼,趁着夜晚,偷偷划了一条小船,沿着洞庭支流一直逃到了现在居住的安乡。听说逃离宁乡的晚上,因为爷爷他们划船的水声,被当时的执勤的“民兵”发现了,民兵用手电扫过去,看看爷爷他们带着几个小孩卷曲依偎在一起;一家子吓得瑟发抖,不敢做声,一个民兵正准备举枪拦截时,另一个民兵说:“慢点,你没看到吗?他们分明是逃生的一家老小,不要为难他们,让他们走吧!”这样才躲过了一劫。 爷爷非常勤劳,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姑妈是大女儿,善良勤劳,嫁到三百里地远的湖北姑父家,他们家在当地也算是一个有威望的家族。有一年旱灾严重,很多村民没有种子下地,也没米下锅,很多人只能吃野菜,能吃到红薯青菜的都算富有了。开春后没有稻谷种子下地,到处借稻谷种子都借不到,眼要看着田地就要荒芜了,可能带来更大的饥荒,最后爷爷没办法,找到了姑父讲明情况,姑父马上在湖北当地收集种子,爷爷带着乡亲划了两艘船走水路,从湖南到湖北姑爷家把稻谷种运回家,这才解决了当时的饥荒。年底有了收成就还了姑爷家的稻谷。当时姑爷无条件的帮助我们的乡亲,真救了很多人的命,自此以后,勤劳的爷爷更加受到了乡亲们的敬重。 爷爷是民间“舞龙”传人,把“舞龙”民俗带到了安乡,每逢过年,方圆百里的乡亲都会来向爷爷学习“舞龙”。对爷爷最后的印象是1978年的腊月二十三,那时我刚四岁,爷爷生病了,由于爷爷长年忙农活,大事小事都能干,这次病来如山倒,卧病在床,床上的蚊帐是母亲干洗过准备过年的,房间里有很多人,母亲如往常一样,把自己缝好的龙被和龙头拿到爷爷窗前,龙头是用竹片做龙骨、彩纸胡面,爷爷看了一下,连连摇头说,等他身体好些了自己再扎过。但爷爷还是没能完成他扎最后一个龙头的心愿,于1979年正月初四停止了呼吸。 爷爷走后,大伯父和父亲每逢春节“舞龙”时,会带领村里的壮丁一起“舞龙”,特别是到那些刚结婚的农户家里有舞“麒麟送子”的习俗,而我就是骑在“龙”身上的那个“子”,现在想起来,那种兴奋时心跳犹在。到现在“龙”一直都是我心目中一种神秘的向往,晚上还经常梦见自己“神游太虚、与龙同行”。 【母系助缘】 外婆是名门闺秀,外公是一名秀才,在乡下是一名私塾教先生,经常和我姨妈聊天,她还能背诵“女儿经”“千字文”等古文。外公精通中草药,自己采药给乡亲治病。办私塾教书,也写得一手好字。 在1927年,当地成立了农民协会,外公是个文人,有水平,协会的头目找到外公,逼迫外公做他的秘书,他们当时正在谋划着准备去县城里去起义,当天晚上外公没有回家,头目拉着外公一起睡在一个间房里,半夜外公借上厕所的机会起床,走出屋外就听到外面吵吵闹闹。这时外公想到,可能出事了,马上钻进偏僻的芦苇堆里,刚刚钻进去不久,就听到枪声,吓得他胆战心惊,躲在那里一动不动。枪声之后,听到一帮人的脚步声朝住房间的方向去了,又是几声枪响,当时外公吓得大汗淋漓,不到几分钟,仿佛又听见他们在四处找什么,当时那些人的枪上都有刺刀,有几个人走到外公躲的芦苇堆这边,开始用刺刀对着芦苇堆里面就是一通乱刺,这时外公吓得不敢呼吸,就怕被刺到。那几个人对着芦苇堆乱刺一通后,发现没有反应就离开了,后来外公说有两次刺刀插到了外公身边,还好没刺到身上。外公躲在里面好久,等他们走远了才悄悄的爬出来,发现满地都是尸体,吓得外公拼命往外跑。回家后,外公生了一次大病,外婆也吓得半天没回过神来,幸好外公灵敏,要不然就回不来了。 后来还有一次,有人以邀请外公去帮忙写一份田契为由,带走了外公,穿过一片河洲的芦苇荡,远处看见一间茅屋,门口两边站着守卫,手里提着枪,这时外公发现不对劲,但已经无法脱身。进屋后发现屋内有好几个人在谈论什么,一个人坐在桌子旁,上下打量一番后,就说让外公当他们的“汉流”,外公当时就不想加入什么组织,一介文弱书生,他只想教好书,照顾妻儿,但外公知道他们不会轻易放他走,如果逃走的话必然快不过他们的枪子,不如就和他们谈个条件,给点好处他们,让他们放走。经过一番交流,他们答应外公,不做“汉流”也可以,但必须入伙,还得交三担稻谷作为入伙的条件。外公回家后告知了外婆,外婆为此事担惊受怕了好一阵子,害怕那些人再来找外公。自这两次逃命以后,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外婆生怕有人再来找外公出去做什么事,要不然带着家里七个子女怎么活啊! 外公的私塾在一次躲避日本鬼子扫荡时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私塾内的书架、书本、笔墨毁坏殆尽。那个时期,大家都以逃生活命为主,爷爷的私塾生涯就此告一段落。战乱时期,疾苦不断,爷爷便行医治病,悬壶济世。母亲就围在外公身边,慢慢地成了小书童。 直到解放后,县里成立人民医院,县里面的领导四处拜访,找个有能力的人来做院长。外公的医术名声在外,很快就被县里的领导找到了外公家。外婆经历了前面两次历险后,担心害怕一直没放下。领导们说,现在都解放了,社会安定了,县里建立人民医院为服务人民。不管领导们好说歹说,外婆就是不放人。后来三翻四次的上门聘请外公,都被外婆拒之门外,让他们另请高明。 外公经常出门进山里采药,帮人治病,药到病除。但当治到自己的病时,有一味药一直没找到,外公知道自己的病无力回天。那是一次外公外出进山采药的时候吓破了胆,他们有两个人,一前一后走在山间树林小路上,每人肩上用扁担挑了两个药箩框;天色朦胧,外公走在后面,一只老虎从侧面呼啸而过,尾巴把外公肩上的扁担打落的那一瞬间,外公回头看到老虎消失在树林的身影,当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走在前面的人以为刮了一阵风。从那次采药回到家后,外公就得了重病,到处寻药给自己治病,但始终找不到其中的一味主药。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每天就开始倒计时,手里拿着黄色的草纸,用笔在记录着什么,还吩咐日后的很多事情,包括什么时候把子女们都叫回来。那一年是1960年,就如外公自己估计的时间,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五十三岁的他带着遗憾走了。母亲那时才九岁,从此就不再是外公小书童,开始上学。九岁的母亲被安排插班到二年级,从没上过学的母亲,通过自己勤奋努力的学习,不到一个学期很快就赶上了来了,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一年不到就连跳两级,到四年级插班,在母亲不到三年的读书生涯中连跳两级,这跟她做外公小书童的经历密切相关。后来被外婆知道了,就不许母亲上学了,理由是女孩子读书多了会飞,让母亲在家里老老实实地干农活。母亲的班主任老师几次来找外婆,说母亲是块读书的料,能够做老师的助教,如果家里困难的话,可以免去书本费,外婆听了后更火,打死也不让母亲上学。而我小舅舅不喜欢上学,外婆每天拿着扫把赶着小舅舅上学。小舅舅不喜欢上学是因为迷上了“唱戏”,经常跟着戏团好几天不回家,小舅舅会拉二胡,外婆就把二胡劈了当材烧,逼着小舅舅上学。母亲无奈,只能委身在家跟着外婆干农活。 【父母助缘】 母亲嫁到父亲这边时家境都不好,母亲的嫁妆最有价值的是外公剩下的哪些书籍,足足有两箩筐。而父亲这边家境更加坚辛,和爷爷他们分家时,不仅没有分任何财产,据说还分了三百多斤稻谷债务和三百多块钱的债务,父母勤奋努力,好不容易经过六七年才还清。分家后碗筷都没有,是我姨妈知道了才送过来的。没有分到房子,当时又近年边,父亲就砍树搭建了一间十多平方的小茅屋,做饭吃放睡觉都在这个小茅屋内,一盏小煤油灯就可以照亮全屋,当时母亲已经怀上我了,无法想象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 农村贫瘠,却能让人真实地感触到大地冷暖。在寒来暑往中,熏陶出农民的质朴与刚毅。我出生在七四年冬月,家里四壁透风,而我被父母的温情和慈悲的爱包围着,没有着凉和感冒。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两岁多的一次火灾前的玩耍场景,父母都去出集体工了,奶奶带着我和两个同龄的堂姐在奶奶家的堂屋内玩,奶奶在房里洗脚,当时正当寒冷的冬季,为了取暖,堂屋内都设有火盆,我们都裹着用棉花缝制的抱裙御寒,当时没有什么玩具,我们在堂屋里就把有靠背的椅子放倒,拖着椅子的靠背当拖拉机倒退拖着玩,在玩得乐不知彼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在倒退时掉到了火盆里,在掉下去的那一瞬间,我只知道尖叫大哭,旁边的两个堂姐也没有过来拉起我,我害怕得继续大声哭,希望通过哭声来求救。这种哭声在奶奶家经常发生,和堂姐们一点点打闹,谁都会用这么大的哭声来博得同情。当时虽然还没被烧到皮肤,感觉非常害怕、无助,自己又被椅子的靠背压着,动弹不得,我就一直哭、一直哭,直到皮肤被烧到灼痛,哭声马上哭得歇斯底里,眼前一片苍茫,我幼时最早的记忆就停止在这一刻。后来听说,我获救时已经哭得没力气了,嘴唇也裂了,眼泪也干了,堂屋子满是烟雾,棉花缝制的包裙已经烧完一半了,皮肤已经造成严重深度烧伤,后来听医生说,要是再晚一点发现,烧到内脏就来不及了。 从那时起,我由哭不出来到痛得整天哭,有时候哭累了就睡,睡着睡着又开始大声哭,有时候哭得没办法了,母亲就喂我母乳,但喝不了几口又开始哭,母亲陪着我康复的一年内没睡过一个好觉,看着痛哭的我,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当时医疗条件差,烧伤处出现溃烂,反复高烧是常事,有时候还会出现抽搐。一家人在这次灾难中接受着无情的煎熬,母亲每次回忆起那段度日如年的日子,都会忍不住落泪,她说简直比怀上我还辛苦千万倍,这也是我的**个生死劫,感恩父母把我从死神那里拉回来,再一次给我了新的生命。 我三岁那一年,父亲在村里做指导员,父亲一辈子勤劳,什么事情都是挑重的做,难得干,指导员做得尽职尽责,不仅把自己的身体给整垮了,住院住了几个月,当时我们一家两大一小每个月分39斤稻谷,那段时间,每天只能喝粥、吃糠粑粑。父亲身体好后,因为做得一手好饭菜,被请到本乡的“修防会”当厨师,一星期才回家一次,经常给会我带一些包子、馒头、煎饼回来,那时我就会经常问母亲,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直到四岁多,我母亲给我讲故事来让我忘记疼痛痒,开始慢慢的不哭,也靠着母亲的母乳喂养才有幸度过免疫力低下的漫长康复期,但体质一直都非常弱,断了母乳后,经常发烧,有一次最严重 ,一直高烧不退,我不停地说,我晕、我没力、我想睡觉,母亲吓得抱着我往村卫生院跑,家里到村卫生院有两三里路,母亲抱着我一路小跑,路上我还发生了短暂的抽搐,母亲心急如焚,到了卫生院医生只给打了一剂退烧针,就让母亲抱着我回家,母亲不放心,医生说没事,安慰母亲就是一点小感冒,打了退烧针睡一觉就没事了。 母亲心里知道不是小感冒这么简单,希望留在卫生院,如果有什么不测,医生还可以诊治。可医生还是催母亲抱着我回家,打了退烧针后我是没抽搐了,安静了很多,但母亲感受到这种安静非常可怕,无奈只好抱着我回家。一路上母亲不停地叫着我的名字,说妈妈带我回家,别怕,有妈妈在。就这样母亲又抱着四岁多的我,走在无助的回家路上,无论母亲怎么安慰我,安慰自己,她发现我嘴唇开始失去了血色,脸色开始变白、变紫,呼吸变弱,不像是睡着了,开始觉得不对劲,不由自主的哭着继续喊我的名字,叫我不要睡,一路哭喊着四处张望,看有没有人能过来帮帮忙,母亲的哭喊声引起了乡亲的注意,一个一个的乡亲围了过来,问长问短,大家看着嘴唇脸色发紫的我说赶紧掐人中,有人说赶紧刮痧。而这时母亲已经精疲力尽、心力交瘁瘫软在地,而我已经休克。任凭乡亲们手忙脚乱地给我掐人中、刮痧,经过几分钟的折腾,人中被掐疼的我叫了一声,这时手忙脚乱的乡亲们才松了一口气,母亲抱着刚缓过来的我谢谢大家,继续往家走。母亲又一次用尽全身精力、在乡亲的帮助下,把我从死神手里抢过来了,感恩母爱的无私伟大,重塑我的生命。 【干爸助缘】 经历过几次大难后,母亲找算命先生给我看过,说我命太硬,**的办法就是认一个干爸。那时刚好有知青在我们村插队,有一位很认可我父亲母亲的为人,乐意接受了我的拜寄。从拜寄之后,每逢过年过节都会进县城拜见干爸,而且每次干爸都会给我至少两百元。记得那时候我们有辆自行车,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们一家四人一起去县城干爸家,到县城骑自行车需要一个多小时,路面又狭窄,崎岖不平,妈妈坐后面,我和弟弟做到自行车前面的单杠上,我屁股坐麻了都不敢随意移动,心惊胆战,因为有过因此翻车的事情发生。如果我要移动一下屁股,就得用双手借力自行车的龙头横把手,这时就会影响父亲把控方向,弄不好自行车就会失控,导致翻车。父亲每次都会很小心,一辆自行车上坐了四个人,父亲骑车很吃力,每次都汗流浃背,现在还能清晰的记起到父亲骑车时急促的呼吸声和汗水的味道。 自从拜了干爸后,一直都很顺利,童年的记忆都很快乐,一有空就拉着母亲讲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外公很多传奇的故事,不止我喜欢听,村里面很多年轻人也会过来听。我也乐于替家里分担家务,就我三岁拿着大扫把扫地的样子都能吸引很多过路人投来赞许的眼神。四五岁时遇到农忙我会跟随大人一起下地干活,因为身体都接触水,我的手很快就被水泡发了,还会脱皮,严重时还会流血。因此,母亲就少让我下地,留在家里洗衣服、做饭,当时还不会炒菜,就只能学着先把米饭煮熟,等母亲回来再炒菜。那时,除了洗衣煮饭,我还找着家里的活干,母亲教我扫地要扫容易被忽略的角落,扫把不要过快,要不然灰尘会散开,要慢一点扫,后来我扫地那真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把每个角落都扫得干干净净。 【小学助缘】 我到七岁多才上学,那时虽有学前班,但母亲让我直接上一年级,学校离家有两里的路程,每天早上我会跟这村里的大哥哥们一伴去上学,虽然我个子要矮一些,但走在上学的路上一点都不拖累大哥哥的时间,大哥哥们正常速度走路,我就两条小腿起小跑跟在后面。放学了从不在外面玩耍,一个人还是小跑回家帮做家务活。 在学校里面我是很老实的一个,从不话多。有一次考试前,有同学去老师办公室偷看的考卷的题目,同学们都想提前知道题目,就有一帮人围过去了,我也因为好玩跟在后面,后来被老师发现了,我被牵出来,挨了老师打手板,那次手心被打得火辣的痛,但我没有哭,只是觉得委屈,题目没看到半个字,带头的没有挨打,我在后面的却被打了。我发现被打**次后,很容易有第二次。那是一次音乐课,好像我也没犯什么错误,却被上音乐课的女老师打了一巴掌,当时还没反应过来,脸上就留了一个红红的巴掌印,像火在烤一样。那一次,我哭了,心里很委屈,但不敢说。再后来就是被同学打,因为我每次放学都很快就回家了,再回家的半路上被几个同学打了一顿,我哭着跑回家,母亲知道后,第二天一早就跑到学校,找校长问责,之后就再也没被打过了。 小时候没有零食,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买零食,贪吃时就去地里摘菜瓜、刨红薯,爬树摘桑葚、桃子,河里劳鱼虾。当时的生态环境好,只要有水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小沟沟,很轻松就能捞到鱼,现在想到味道鲜美的紫苏鱼汤都会流口水。农村装上高音喇叭后,除了广播会议和通知外,还会播放一歌曲,我总会从屋里跑出来在河堤上玩耍,为的就是听广播里的歌曲,听得最多的是孟庭苇和张惠妹的歌,从歌声中找到了另一种感觉,所以我到现在一直都喜欢音乐。村里通了广播后不久就通了电,结束了煤油灯的时代,电视机慢慢在乡村兴起,那时经常到领居家去追剧,最喜欢的是《霍元甲》《海登法师》,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喜欢武术。后来家里买了一台二手黑白电视,经常调不到台,能看到的不是一片一片就是一条一条的雪花。后面实在忍不住,我就拿着螺丝刀,把电视机的后盖给打开了,当时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修理,抱着好奇的心态,小心翼翼的用小刷子把电路板上累积的灰尘一一清理,又一丝不苟的用布把显像管外面的灰尘擦干净,生怕动到上面的电子元件,然后再装上后盖,拧紧螺丝,通上电源,还果真少了很多雪花,当时还很有成就感的,后来这台旧的黑白电视被我拆了无数次也没能修好它,直到父亲买了新的电视机回来我才没这么折腾。直到上了初中,才开始找到学习的乐趣。 【中学助缘】 初一时我被编到七十班,我的同桌是学校教导主任的侄子,恰好又教我们数学课。在同桌的带领下,我们都会认真听课。关键是主任的眼神经常会关注到他侄子身上,我也沾了一点余光,有种被宠幸感,于是就不会开小差,认真学习。果不其然,数学对我们两个来说变得很简单,那段时间,每次考试基本都是同桌**,我第二。我们班主任教我们语文课,当时班主任是学校**的语文老师,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好,思辨也开始在同学之间兴起,特别是我和班长经常为一件小事会辩论不休,被双方敏锐犀利思维的相互刺激,感到兴奋不已。英语课是六十九班的班主任龚老师给我们上,也是到初中才听到还有这么好听的英语,平时说话都感觉带着英语的语调,显得特别和蔼可亲,也许如此,英语课是我最期盼的课程,虽然英语不是**的,但总觉得以后一定会选英语专业。到初二后,我们班的同学被分配到同年级的其它五个班,刚好我被分配到龚老师班上,感觉好幸运。有一次午餐后,在河边洗碗,听到学校广播了成立“美术兴趣班”的消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我起身后想都没来得及想就马上报名了。**节课就爱上了画画,朱老师教我们素描,从画几何体和静物组合到画石膏像,除了正常的美术课之外,我会抽课余时间去画室继续画画,有一次被龚老师发现了。没想到在班会时,龚老师特别提到了,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非常好学,其他同学在玩得时候,他就偷偷的去画室画画,如果我们班的同学都像他这样好学就好了,大大地表扬了我一番。至今内心都非常感恩他的激励,但是我并没有龚老师所说的那么好学优秀,老师表扬时虽然没有点名,但大家都猜到讲的是我,当时我在座位上听了觉得自愧不如之外,就是在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做到如龚老师所说的那样,只要一有空余的时间,就一定要去画室画画,一则不能让龚老师的表扬我的话成空话,一则我真的越画越有感觉,有种停不下来的状态,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都睡在画室。 在初中时的吃住同样受到了很多优待,初中开始寄宿,学校是集体大宿舍,通铺上下床,一间宿舍有六七十个床位,各种气味弥漫整个空间,难以入睡,更可怕的是被传染了疥疮,痒得挠个不停,破皮的地方还会冒出毒水来,严重影响学习。学校附近刚好是表舅家,母亲和表舅商量,让我借住在他家,表舅为人特别亲热,给我单独安排了一间房,睡得很舒适,有时候还会拉我在他们家吃饭。学校的食堂我吃不惯,都是用铝槽蒸饭,米少水多,饭就像粥。每周带米去兑饭票、拿钱买菜票,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生活费方面父母虽然尽力**的努力,但我也懂得节约。每周上学时,母亲会用玻璃罐装一整瓶猪油辣椒带回学校,打了像粥的饭后,就用猪油辣椒伴着吃,很少再去买菜。我四伯母的弟弟弟媳在学校厨房工作,学校打饭的窗口分学生窗口和老师窗口,老师的饭自然要干很多,我们学生的饭自然吃不饱,我就经常偷偷的去到老师打饭的窗口,看看是不是舅舅在打饭,偶尔够碰到舅舅就能打上老师吃的米饭,饱餐一顿。工作后还经常梦到自己到老师窗口打饭的那种偷偷摸摸、忐忑不安得心情。学校内有一个包子铺,坐在课室上课都能闻到包子的香味气,每当上午课间,为了解馋,包子铺窗口挤满同学,就为了尝一口刚出炉热乎乎的包子。而我只能假装且骄傲摸着自己空空的口袋说,我爸爸做得包子比这里的包子好吃多了。 因为一直都在学习画画,其它的文化课就下降了一些,虽然当时的升学考试音体美可以加分,但我还是没能考上重点高中。但因为我画画很好,就被常德市工艺美术学校录取了,这对于我父母来时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上美术学校比上高中费用开支要大几倍,不是学费高,而是画画所需的笔墨纸颜料损耗率特别高。父母为了费用四处借钱、四处碰壁。有的人不借钱的理由是不支持我学什么美术,说没什么前途,要是读高中的话,借多少都愿意。我父母也很无奈,说只要我愿意学习,就是讨米、卖血、借高利贷也会让我上学,值得庆幸的是父母非常尊重我的选择,有很多人因家庭苦难,只能辍学。 【美校助缘】 从我1991年上美术学校开始,为了支持我学习,为凑齐学费,父母找村里乡亲几乎周边都借了个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借的那些高利贷,直到我2008年才还清,因为我学习的开支大,弟弟为了缓解父母的经济压力,很早就辍学,选择了最低费用的拜师学艺,以致于我很愧对弟弟,为此我只有默默的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家人的支持。 好不容易进入美术学校得偿所愿,但问题又来了。学校离家两百多里路,这也是我**次离家最远,初到学校就水土不服,经常感冒,而且一感冒就是半个月,晕得地动山摇,无法执笔画画写字,还得躺在床上,当时内心非常痛苦,也曾后悔,花了父母那么多心血,到头来根本无法学习,懊悔中似乎又看到了希望。突然想到跟父亲关系很好的一个朋友,退伍回来后在家开了武馆,我想着要是我能去那里锻炼一下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于是我给家里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父母采纳了我的建议,在家休养期间就开始去到了武馆学武术,当时我的体重不到90斤,通过几个月的武术锻炼,体重一下子增加到了138斤,整个人精神抖擞,早上经常和几个喜欢武术的同学到沅江边的树林了练习武术,早上青雾缭绕,特别是正在练习武术时,从我们身上蒸发出来的白雾,犹如武林高手、身处仙境修炼一般。我们回到学校后同学们都很惊讶,而我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当时我的班主任刘老师是我现在的“大哥”,比我大三四岁,他大学毕业就来我们学校任教,他的书法写的非常好,我很快就爱上了书法。经常把自己写好的书稿拿去他宿舍,请他指导。刘老师的宿舍经常围着很多同学请教,有一次我去得晚,在等待的时候,发现一个红色的塑胶桶内用水浸泡着老师的袜子,我把书法稿放在一边,把红色的塑胶桶提到洗手间,顺便帮老师把袜子洗了。也因为我这个毫无目的的小事情,让我和老师走的更近。那时我的书法写得很有感觉,进步特别快。每天早上五点左右就起床,到科室去练习书法,科室当时没有到送电的时间,我就在课桌的左右前方个点一支蜡烛,刚好能够清晰的看清桌面,那时我特别喜欢练习《张迁碑》,一直写到天亮,同学陆陆续续进课室,我才收起蜡烛字帖。同学们也开始一个一个的早起练习书法,不到一个星期,我们班大部分人都开始早起练习书法,整课室被同学们的蜡烛照得通明,现在一直都很享受那种学习氛围。因为书法,我与老师走得越来越近,有时候交流得太晚,就在老师宿舍与老师一起睡觉。我们偶尔还带上一瓶竹叶青白酒和花生米在沅江边畅饮,勾勒未来,谈论天地,无所不谈。 【大学助缘】 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刘老师建议我去长沙求学。暑假期间,为了减少家里的负担,我练武的师兄家在县城新建了一家造纸厂,刚好需要做招牌,在师父的帮助下,我顺利接下了这单生意。于是在美术学校学来的玻璃钢技术就派上用场,拿到首款后,就马不停蹄地到常德市去进原材料,光着膀子到池塘里挖泥巴做字模型,用石膏开模,玻璃纤维树脂塑字形,在炎炎烈日下晒得大汗淋漓,皮肤渐显黝黑,想到能够赚到一个学期的费用,干劲十足,乐不知疲。经过大半个月的忙碌,招牌做好了,刚好在九月一号交货,收了钱就直接去长沙学校报道了。 对于穷乡僻壤的我来说,从乡村到市区求学已经让父母付出足够大的代价了,再到省会求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当自己迈入大学门槛的那一刻,内心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拿着书本走进课室坐下来就可以瞬间进入学习状态,做到旁若无人。这些都离不开刘老师的真情相助,开学后,刘老师还给我介绍了学姐学哥们认识,特别是班主任张老师,当他们知道我家里困难的状况后,都不遗余力的帮助我,班主任老师还为我争取了勤工俭学,安排我打扫一至四层教学楼洗手间的卫生,这对我也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因为其中包括两层的女卫生间,但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我搞卫生的功夫是家传的,打扫卫生间自然也是一丝不苟,无论男女卫生间,都被我打扫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女卫生间,耗的时间会多一些,刚开始打扫时很多都是堵塞的,用水来冲是很难弄通,于是就带上塑胶手套,直接用手来掏。有时候被师姐们看到,她们会很热情的替我打扫女卫生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得到了她们很好的照顾。 在大学虽然是“室内设计专业”,当时室内设计还处在手绘设计阶段,大二时学校才引入386的电脑,从手绘进入软件设计,全校一台电脑,好少有机会“上机”学习软件。但我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加上在美术学校打下的基础,到大学后又遇到了**书法家给我们上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书法有了足够的进步。 【社会助缘】 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也兴致冲冲的想过做一番大事业,摆脱乡间的贫困,但现实很残酷,未能如愿。1995年元旦,踏上了南下的长途大巴,成为一个不起眼的弄潮儿。进工厂做过彩绘,进装修公司跑过工地,广告公司做过设计,焊过铁皮招牌,当时的收入也只能够自己开销。后来在娱乐公司干美工时花了一年的工资,装配了一台586的电脑,开始回到本专业,学习相关设计软件,一年后和朋友合伙干过广告公司和装修公司,不久就开办了自己的展示设计工作室。 【大宝助缘】 结婚后,我们的大宝如期而至,脑海不由自主地中升起为宝宝做胎教的意识,加上自己也喜欢音乐,就购买了一套音箱(包括碟机、功放、音箱),买了很多CD碟片,大部分都是莫扎特、巴赫和自然天籁之音,记得《森林物语》是当时听得最多的,这就是我们1.0版本的胎教,听觉胎教基本达到HIFI级别。 女儿的诞生给我增添了无限的快乐与幸福,也开始坚定了我的人生路程。大宝出生后特别好带,胎教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她的耳朵,一对顺风耳耸立在脑袋两侧,看上去特别机灵可爱。我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周末我到朋友洪老师的培训中心教孩子画画、写字,与孩子交流让我感到无比的坦然。十多年来,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我辛勤的工作换来了很大的生活水平的改观。就这样,我是可以生活得很好的。 女儿两岁多时,我们就如大部分人一样,因为工作,把孩子放到了外婆家带了几个月,当我们回去见到她时,很想过去一下抱着她,发现她站在那里无动于衷,见到我们上下打量着,好像很陌生,跟他交流也不怎么理会,晚上也不愿意和我们睡。后来我们商量决定,还是把她带回自己身边,于是,在广州天河区给她找了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幼儿园。但是在接她上下学的过程似乎感觉到孩子状态不对劲。一次学校开放日,学校邀请我们去观摩教学成果,我才发现,大宝不适应幼儿园的这种方式。特别是幼儿园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排练一个节目,就为了展示他们的教学成果,而大宝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机制动作的排练来完成节目表演,而且校园广场的音乐非常劲爆,哪些音乐是娱乐城舞厅用的,校园孩子都被这种音乐浸染,让孩子们像打了鸡血一样躁动不安。我开始发现大宝一些不良的习气日渐明显,原有的天真在慢慢消失,曾经闪亮的智慧成为耍小聪明的“帮凶”。孩子的不良表现使我愧疚。事业的成功难以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我开始思考:“家庭教育从何处着手?”“女儿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拿什么内容去教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孩子?”这些问题重新摆在我的面前,我开始收集相关的家庭教育资料,不停地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 发现了大宝本能灵气十足的眼神变得浑浊无神的原因在此,我开始想过给她换一家幼儿园,找了几家后后发现,这家已经是口碑很好的幼儿园了,其它的幼儿园更不合适,对此我开始思考孩子的教育,就在这一刻,体内的基因一下子被激活一样,“养不教,父之过”脱口而出,母亲小时候对我的影响终于开始呈现。于是马上开始从网上下载《三字经》《百家姓》,准备打印出来带着大宝一起读。在打开网页后,发现了一篇王财贵教授的文章“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看着看着不由自主的无比兴奋,对王教授所讲述的教育理念高度认同,心中感慨到,这就是我心中期待的教育。这篇文章来自厦门的“绍南文化”网站,进入网站首页,看到了很多读经教育的案例文章,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后来发现网站有篇公告,是关于“读经教育辅导员培训”的消息,我仔细看完后就和妻子商量,为了孩子,我一定要去参加这个培训,于是当下决定报名参加培训。 【绍南助缘】 大学毕业后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于2006年5月8日前往厦门开启了新的旅程,参加绍南文化举办的第二期读经教育辅导员培训培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和老师,我惊喜地发现有一群人为了传承文化和改善风气在默默地工作。经过四天五夜如饥似渴的学习,我沉浸于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当中。对传统文化初步的接触和了解,重新唤醒我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原来人生可以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快乐可以更宽广,真实生命之船可以重新启航。我感觉 到我的生命又重新充满激情,庆幸自己的那一份善良还没有被磨灭,庆幸自己终于寻找到了一直梦寐以求的事业,并强烈地感觉到我们的孩子有救了。 我回到广州兴致勃勃的告诉妻子,要把展示设计工作室解散,全心身心地教大宝读经,当时她不同意,觉得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事业,现在要放弃,非常不情愿,但后来还是答应了。这个决定成为了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开启了我半路出家的传统文化推广之路。 【读经助缘】 公司解散后,我把有限的积蓄不断地投入到“读经教育”推广当中,也向朋友筹了些钱,当时还准备筹办一个“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就在东圃商业广场租其一间作为办公室,当时觉得此处人多,交通也方便,利于推广和交流。从绍南文化进了一批读经教育教材,女儿就由原来上幼儿园改成了“在家学习”,每天我们三个“员工”就一起上下班,办公室里一张“办公台”专门用来让女儿学习。孩子边玩边听边读,还经常去周围办公室串门,很快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喜爱听她读诵经典,偶尔也能找到一两个小朋友,过把当小老师的瘾,教他们读《弟子规》。的确“读经教育”的理念一时很难被大家接受,我有意在女儿身上落实“诵读经典”的教育方法,以便让女儿的“改变”来说话。 当时我还设计了读经教育宣传单,八开的纸张,宣传单上排满了读经教育的理论、案例,以及和培训中心合作开办读经班的方案。我们夫妻俩带着四岁的大宝走在大街小巷见人就发。有路人看到了会说声谢谢,有的直接随手就丢到马路上。当时印刷一张宣传单的成本要四毛多,我于心不忍,马上捡起来,吹吹宣传单上沾的灰尘,继续派发。 白天妻子在家学习“读经教育”理念和打理家务,我便向幼儿园、培训中心、托管中心、琴行推广“儿童读经”教育,从东圃上到天河公园、体育中心,下到黄埔、增城新塘,当时正式酷暑,炎炎烈日似乎是我充满激情的动力源泉。从早到晚不知疲倦,总觉得还有用不完的精力。为了更有效的推广,自己开始学 着制作网页,满脑子都是经典,都是圣贤的道理,都是孩子良好的习性。和朋友、亲戚聊天时也都是有关“经典教育”、女儿成长等内容。 06年7月,我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读经教育交流会。当时读经教育的专家及实践者聚集一堂,读经教育的先行者已是累累硕果,对于读经教育满怀激情的我,热切期望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知识和经验。与会期间,我见到了全球读经教育推广第壹人——王财贵先生和在科学教育上很有建树的张政先生,聆听他们对家庭教育精彩的讲演,这些都让我有相见恨晚之情。 上海孟母堂的在家自学教育深深吸引着我。参加这次会议之前,我提前到了孟母堂,亲身感受了孟母堂式教育:按照王财贵先生的理念,孟母堂真正落实了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和快乐读经。其课程也极为丰富:读诵中文经典课程,英文经典,科学教育,书法教育,才艺教育等等。孟母堂的孩子天真机敏、气质非凡。受到上海孟母堂的启发,回到广州便开办了“广州孟母堂”。 回到广州,我对读经教育的更有信心。随即把会场的录像制作成VCD,让妻子边整理边学习。由于积蓄有限,而经典推广过程几乎没有收入,在琴行、培训中心和幼儿园推广所产生的费用远不够开支(在琴行、培训中心每个人一个小时收十五元,五五或四六分成,幼儿园免费推广),幼儿园订教材自己先垫书款不说,有时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两个多月来的“读经教育”推广,我依然没有泄气。有时培训中心只招收到一个孩子,我也去上课。我知道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回报。 当时拟做一个“百家幼儿园的义务推广活动”,给幼儿园老师做“读经教育”理念的宣讲、上示范课,提供教材。这段时间,早出晚归,忽略了女儿,女儿说:“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了,天天带着其他小朋友读书,都不带我读书了。”女儿的话提醒了我。后来不管到哪里上课,女儿都是我**的助教。 先是从东圃开始推广“读经教育”,不分公立、私立还是无牌幼儿园,后来到黄埔,最远到沙河。所到之处常会误认为我另有企图,是不是想在我这儿获得利益呢?我深深地明白,还有更多人不懂“读经教育”,希望更多的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而自己在教孩子“诵读经典”中,感受到孩子明显的变化,却又洗涤了我向幼儿园推广的失败和疲惫。 06年9月,我们的经济面临紧张。所有支出开始紧缩:路途不远就步行,若乘公车,则不坐空调车,两菜一汤减去一菜,早上喝牛奶改吃稀饭、馒头,最后改租小房子。可是无论怎么压缩,生活的窘境终究还是来了。早餐吃几个馒头,妻子提着家里准备好的午餐,我背着装满宣传单的书包,牵着女儿便开始一天的“上学”。不过想想孩子们的进步,喝口水都觉得饱,生活好像更幸福。 一次,妻子很早就起床,我闻到了鸡蛋炒饭的香味,妻子说:“今天中午我们不吃快餐了。”女儿雀跃,妻子脸上会意的笑,让我真感动,让我心生力量。那时候,支持我的朋友也经常请我们到外面聚餐,借钱给我们继续推广读经教育,也帮助推广读经教育。现在想来真是百感交集、感恩不尽。 搬家后,上下班要走二十分钟的路程。一次,女儿见到路边乞讨的老奶奶说:“奶奶的碗只有几毛钱。”孩子流露出怜悯眼神,“你想不想给奶奶钱?”妻子对女儿说。“想!” 女儿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接过硬币,女儿直奔向老奶奶,我们为女儿而欣喜。 不到四个月,已无法支付办公室的租金了,打算月底搬回家办公。而四个月的推广开始出现效用,有不少人开始试图了解“读经教育”,我们开始经常接到咨询电话和来访;偶尔有人来买一本18元的《学庸论语》,也足以让我们兴奋好一阵子,让我们无以维持的生计得以延续。月底开始在家中办公,读书、接待都在这方寸之地,最热闹时容下大大小小十二人,虽然拥挤,倒也井然有序、其乐融融。 广州还有很多同仁各自通过不同的形式在推广“经典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推广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和家长,我通过与琴行、培训中心的合作,所教的孩子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专注能力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有更多人的认同,朋友的孩子开始经常来我们家作客。 客厅读书有些拥挤,我们在隔壁租了间作书房,两三个孩子显得宽松。每天朗朗读书声,路人抬头侧目。我每天安排孩子上午、下午各两个小时诵读经典,其它时间教画画等。孩子喜欢画画,我要求孩子画画尽量不说话,也毋须管其他小朋友的进度。孩子画画变得更为专注,画面也越来越丰富,画完后,我会从作品中搜寻出孩子的优点,让大家分享,孟母堂式的教学开始导入。 我不善交际,在“读经教育”的推广上屡败屡战。而在家教几个孩子读书,看到孩子在学习中快乐地成长,我开始热衷于与孩子们相处,一起读书、一起做游戏。本来就在寻找有意义的快乐地工作,情形开始明朗起来。 在与凤凰城一家琴行的合作中,感觉到凤凰城环境优美,于是就起念要在凤凰城租一套房子带孩子读书。年底,恰好一个朋友洪老师准备在凤凰城商业街开店,他在我读经推广中给予过极大的支持,我便义不容辞承担下店面的装修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他一直都知道我想在凤凰城带孩子读诵经典,在开业的几天,就租下了一套连体别墅,提供大部分房间让我教孩子读经典。 我添置一些字画,希望弘扬孟母教子的精神,征得上海孟母堂的同意,将此处也称之为“广州孟母堂”。寒假我们开始了“孟母堂”式的“在家自学”。当时有袁先生的女儿,另外两个小朋友加上自己的女儿,一共四个孩子。白天我带领孩子晨练、读经、游戏等,等晚上孩子睡后,就写日记,并开始在网上发布信息推广“读经教育”。妻子承担洗衣服、打扫卫生、买菜做饭。我们开始这样单纯的生活。 妻子每天都要手洗一大堆衣物,不到一周双手开始发裂。我希望能买一台洗衣机,妻子掂量着家长提供的生活费,婉言拒绝了。过两天,我看到洗的衣服上有红色的印记,走近一看,妻子手里还拿着一件衣服,在不停的清洗从伤口流出来的血迹。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去买一台洗衣机,卸下妻子的重任。我抽出吃晚饭的时间去买了一台价格不到一千元的洗衣机。面对我们的开销难以维持到孩子们放假,我安慰妻子:“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可以去接一单设计便解决了,目前关键是好好陪孩子读书。” 接下来,一些朋友给我们送来生活费,同时家长也给孩子买了新衣服,送来了年货。我们在凤凰城过了一个幸福的新年。 贝多芬说:“我不知道有什么职责比教育一个孩子更神圣的了。” 在家教孩子读诵经典开始有了起步。我美术学校的刘老师听闻我带领孩子在家诵读经典,也决定加入到这个家庭中来,过完年,他就让妻子从湖南带着孩子过来了。孩子们读书进步,生活快乐,多一个孩子课桌就不够用。当时所住的是朋友出资租的,我们仅支付管理、水电等杂费。朋友的业务也在扩展,这栋小别墅显然已经饱和了。 07年3月,把侄女送来读经典的王女士,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愿意和我们合租一套大一些的别墅。第二天,王女士送来了五万元,而且很快与中介联系上,让我去就地考察。四月,我们租下了一套独立的别墅。别墅只有空调、窗帘,随后王女士又解决了添置物品的资金问题。 四月中旬,我们搬进了新家,几个小家庭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这个新家对于我们弥足珍贵。新课桌、新架子床、新衣柜、新书架和大量的科普读物。为了六个孩子,我们各尽所能,出资、出力、出物,齐心协力,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我们在庭园里种菜,种花,种果,在池里养鱼。孩子们也参与进来,耕田读书,不亦乐乎。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提升了我们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 我弟媳怀上孩子后,我们寄了一套教材和教具给她们,让她在家好好在家做胎教,我小舅子老婆怀上孩子后也是如此。后来他们两家都带着孩子一起来到了孟母堂,孩子进学堂上课后,又都在孟母堂怀上了二胎,做胎教。出生后在孟母堂继续学习,我的初心是让他们的孩子一直跟着我们,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不能勉强。他们回去上学之前,我感慨地跟他们说到,我也只有你一个弟弟、你一个小舅子,我对家族已经尽了我**的努力,让你们的孩子都接受了胎教和传统文化早教,你们如果相信我,是可以继续把孩子们留在养正书院继续学习的。你们要带回去我也尊重你们的意见,但一定要记住,回去后好好把握你们孩子的优势,他们都做过胎教,资质超过乡下家里面的孩子,不要辜负了他们的才智。 开办广州孟母堂期间,我有去参观过广州的一个学堂,他们学堂的小朋友给我行礼鞠躬时,90度的折腰的同时,头还抬着,当我与小朋友的铮铮两目相遇时,内心升起一份不安,不忍直视,赶紧扶起小朋友,感觉这种礼仪我不敢效仿。直到5月份,袁先生推荐申自强老师来广州孟母堂交流,才对礼仪有了新的认知,从此与申老师结下师生之缘。紧接着,在5日邀请申自强老师在广州孟母堂为我们的老师和孩子及家长们举办了**次“童梦养正礼仪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礼仪的教化价值,开始把“读经教育”和“童蒙礼仪”有效的融在一起,开展 “读经典、习礼仪”的传统文化教育,这时养正教育体系初步形成。07年5月9日《南方都市报》就对广州孟母堂进行了报道。 广州孟母堂这一大家庭,最少时有四个孩子,最多十六个孩子。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由我作总体的管理和主持,妻子是我的得力助手,其它家长共同参与,各尽所能。棒棒的父亲是画家,教孩子们国画,琪琪的母亲是瑜伽教练,教孩子少儿瑜伽,文易的父亲给我们讲授健康养生之道,悦悦的妈妈负责孩子三餐的饮食和营养保健,经过家长建议,我们还请了小提琴老师。 广州孟母堂孩子的学习课程非常丰富,生活起居井然有序。 早上6:00起床(孩子的生物钟往往比闹钟还准),穿衣、叠被、洗漱,整装后向老师行礼,向遇见的同学行礼;6:20集体礼仪,老师给孔子像行三揖礼,小朋友观礼,然后小朋友结伴行三揖礼。礼仪是通过身体的练习,培养一种丰富的肢体语言,传达出君子的威仪,养其恭敬心、谦卑心;礼毕后,列队到小会所晨练,路上主动问好。小会所的鱼池上建有一块悬空的楼台,周围泉水叮咚、锦鲤戏水、鸣鸟栖枝,孩子们舞动的身影为这良辰美景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孩子们开始练习“易筋经”,易筋经共十二式,练习易筋经可以强壮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培养血气。刚满3岁的文易小朋友也能一招一式练得有模有样。之后练习龟功(练颈部)、鹤功(练腹部)、鼎功(练尾椎),叩齿、搓手、擦颈、捏耳等养生保健练习。 上午7:30—9:30读诵中文经典,不了解的朋友也许觉得时间太长,其实在这时间内,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喝水,上洗手间,或活动。两个小时的设定是希望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专注能力。这节课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孩子学习的内容和进度是依具体的情况而定。一般孩子读《论语》,目前好几个小朋友已经背完了,现在用繁体版的《论语》来复习,然后读《孟子》。孩子每人一张书桌,一台CD机,进度和内容也不一样,孩子跟着CD来读诵经典,老师在课上也读经典,给孩子仅是指导和监督; 9:30—10:00集体练瑜珈,接着吃点心; 10:00至11:30 依照孩子情况,或读书,或阅读,或下棋,或游戏,或讲故事。 中午12:00—13:30是孩子们的午休时间。 下午13:30-15:00 读诵英文经典,教材有《仲夏夜之梦》、《莎翁十四行诗》、《英文名著选》、《英语导读1000句》。教学方式和进度与读诵中文经典相仿;15:00-15:30体育练习,做瑜珈或练易筋经,然后用点心;15:30-16:30读诵中文经典,教材有《诗经》、《易经》、《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孝弟三百千》;16:30-17:30 才艺教学(周一书法、周二国画、周三小提琴、周四国画、周五瑜伽或武术); 晚上18:30-19:50自习,或阅读、或写日记、或写信、或画画、或写字、或唱歌、或下棋,因人而异;20:00—6:00 晚安。 起居上,晚上休息男生在三楼,女生在二楼,都有老师照看。晚上等孩子睡着后,老师每天都开小会交流和学习,针对一天的情况分析孩子的表现,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孟母堂的膳食越来越能依照孩子的身体情况而调理搭配。目前膳食主要由伍老师(兴悦的妈妈)负责,鸡蛋青菜面、五色豆类粥、红薯山药粥、黄米枸杞糙米粥、孟母饼、五彩蔬菜拌饭、鸡蛋玉米羹、豆浆,这些都是孩子健康的饮食。孩子们因而胃口大开,三岁多的宽林扬言要吃四碗,这可吓坏老师。后来规定:早餐不过八分饱。孩子们饭前念感恩词越来越恭敬清晰, 连两岁两个月的嘉嘉都成为了大家的榜样,吃得一粒饭不剩。吃好饭了也不忘喂鱼、赏花、浇水(菜地)。点心以水果为主,有时是绿豆糖水、红豆糖水等。 孩子在学习上,都有相应的读书坐标进度表公示,老师依照孩子来定其进度,孩子完成任务才能够在表上标示时间、内容,每天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内容和进度。至于学习时间的长度,看两个小时的电视和玩两个小时的玩具对孩子的影响是有差别的,玩两个小时的玩具和读两个小时的经典之书也是不同的。刚开始学习,孩子不能坐着听完一遍,通过氛围和老师的引导,孩子逐渐从听完一遍到读完一遍、五遍、十遍、二十遍、四十遍、八十遍。这是定力和专注力的提升,孩子每进一步自身就能体会到一份喜悦和成就。两个小时的学习,是我们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期待。如果仅是45分钟,那45分钟就成了最高要求了。而事实上,孩子只要作良好的引导是可以两个小时的学习的。一些孩子常会问我:“老师,开心时两个小时怎么就过得这么快呢?”加拿大的小朋友桦,有一天向每一个老师说:“我读书的时候好开心,我好喜欢读书哦”。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都需要单独的对待和教育。 一位两岁半的孩子,刚来广州孟母堂时全身口袋装满了超人公仔,一个月不靠近书桌,第二个月能坐着听了,半年后能够静下来指读,能背诵四千字左右的经典,而且有空就找书看,虽然识字不多,也看得津津有味。 来孟母堂不到九个月的琪琪,她妈妈是广州孟母堂瑜伽教练,很多瑜伽动作也是琪琪的拿手好戏,即便读书时也要大显身手。**个月几乎不读一句,桌上的CD不停的播放着《论语·学而**》,琪琪则在地板上表演瑜伽,我轻轻地把琪琪抱到凳子上,没等松手,琪琪就像小泥鳅一样又溜到地上。持续了一个多月,开始不溜了。坐着让她读书时,她就说“我不会。”一次,我问琪琪:“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学很多东西的!有一样你肯定没学到?”“什么啊?”琪琪瞪大眼睛望着我,我故意小声说:“难怪啊,你那时是小班。”她开始扯着我的衣服急切地问:“什么啊?我学了很多儿歌,还有……”“数数你肯定没学!”没等我说完,她就一、二、三、四、五、六……数个不停。我叹了口气说:“不是这样数的。”我把《论语》翻开让她数字,她迫不及待一个一个字数起来。这是她**次认真指读《论语》,数几遍后,我惊喜地告诉她:“琪琪,你会指读啦!”就这样她开始指读了。 一年后,琪琪已经熟读了两万六千多字的传统文化经典,能够阅读课外书,能够轻松专注的上完一个半小时的舞蹈课,能够专注诵读经典达一个小时以上,懂得理解父母,尊敬长辈,性格开朗,有好奇心,能独立的思考。无不体现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品性。 我们无时不被这些孩子的进步感动。老师是指南针,善用方法,循循善诱,激发潜力。老师不是苦力工,不能像搬砖头那样对待孩子,也不能像警察抓小偷一样盯着孩子,老师要了解孩子内心的变化,不能根据表面的问题来给孩子下定义,老师要深入了解人性才能够给孩子积极的引导,才免得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其性情才能够健康发展。 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诵读,孩子们的识字量大大提高,记忆能力明显增强,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深信“经典”给孩子带来的更是人性光辉的照育,伟大人格的熏陶,高迈的气度养成。这些都极大的增强了我们对“经典教育”的信心,更坚定了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信念。 我们凝聚了更多的亲人和朋友共同来为弘扬传统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激发了我们无限的创造力。我们深切地感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的道理。先从自己的孩子做起,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从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吸取祖先的智慧,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 2006年7月上海召开的全国读经教育交流会引爆的“在家学习”的读经教育,“上海孟母堂事件”成为了媒体的热点话题。2008年开学后,广州孟母堂的兴起同样引来了媒体的关注,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3月18日,随之而来的是“上海孟母堂事件”在广州重演,经过半年的行政复议,“广州孟母堂”终于事件平息。 王财贵教授的读经教育理论中也有提到读经胎教,因为我们大宝有做1.0版本的胎教,学习能力非常突出,这让我对胎教无比坚信。在小区内只要一看到孕妇,就会马上向她介绍读经胎教,带她来广州孟母堂参观,告知她如何做胎教。有的孕妇半信半疑的多少做了一些胎教,宝宝出生后发现正如我们所说的不哭好带,机灵可爱;有的孕妇忙工作,送给她胎教教材也没时间做胎教,孩子出生后白天睡觉,晚上哭个不停,与做过胎教的截然不同。经过不断的推广胎教,越来越多的案例实现了胎教的价值。在广州孟母堂的孩子当中,发现越小越好教,甚 至小到几个月的婴儿。于是我就在想,广州孟母堂以后招收的全部都是这种做过胎教的孩子该多好啊! 【礼仪助缘】 广州孟母堂成为传统礼仪教学实践基地,孩子们通过读经培养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通过习礼养成了积极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家长们的高度赞许,随着家长口口相传,吸引了更多家长送孩子过来学习。随着之前上海孟母堂事件和广州孟母堂事件的报道,引起更多热心人士的关注,为了让他们深入了解“读经典、习礼仪”教学,于2009年元旦期间,在广州孟母堂举办了为期五天的“首届养正教育师资暨儒家礼仪师交流学习会”,人数虽然不多,经过这次交流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教学系统也越来越规范,对未来的发展升起了满满的信心,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后来的三年中,每年都通过举办了一届交流学习让自己获得足够的成长,同时也满足了很多想开办学堂的老师的需求,他们结业后回去开办了自己的学堂。 我把自己对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告知了申老师,准备打造自己的“养正教育”品牌,以自己进入传统文化教育以来对孩子教育的期待为核心,结合“养正教育”的目标,最后从“养正一个孩子,兴旺一个家庭(或家族、或民 族)”中选择了“养正一个孩子,兴旺一个家族”申请著作权登记。为什么要选择“家族”这个词呢,以我当时的教学理论体系和成果经验来说,“养正一个孩子”是比较容易的,又基于家族传承在华夏民族的延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的力量显得单薄,“民族”又显得与普通老百姓关联不够紧密,而“家族”是一个华夏民族独特的群体,能够凝聚家族中每一个家庭的力量,为人父母都想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家族的传承人,共同努力完成家族兴旺的使命,为民族持续传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于2009年10月1日“养正教育:养正一个孩子,兴旺一个家族”正式申请登记,2011年8月26日著作权登记成功,接着“yangzheng”和 “正”字的组合商标申请注册。 当时注册一家公司需要十万元的注册资金,2010年开学后就到广州工商局申请注册登记时,发现“养正”字号已经被人注册了,于是我们就把字号改成“经礼养正”,这样“广州经礼养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3月12日正式登记成功。 【二宝助缘】 大宝都快十岁了,1.0版本的胎教案例越来越多,二胎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学了传统礼仪后,明白了礼仪教化重大的意义,我们结婚时的婚礼仪式比较简单,为此,申老师亲自为我们在结婚纪念日(元旦)主持了一次传统纪念婚礼,以迎接二宝的到来,虽然没有更多高朋满座,但神圣庄严恭敬。春节回来后就发现有了二宝,老天的恩赐来得很及时。2.0版本的胎教开始践行,妻子每天都有诵读经典,旁边还有几个播放器,房间里面还有HIFI音箱。去做产检时医生叮嘱不要吃太多,宝宝的头围过大不好生产。当时我还真以为是营养过剩造成的,每次吃饭时我都会提醒妻子少吃多餐,她说我很快就饿了啊!虽然饮食有所控制,但二宝出生后,脑袋还是很大,大得与身体比例很不协调,四斤半的体重,好像一大半都是脑袋的重量,四肢非常瘦小。出生时医生拍他屁股都没有哭,只是瞪大眼睛静静的看着医生咯咯笑。鸣谦出生后因为个子小,就特别注重母乳喂养,三个月后的一次洗澡时,看到像气球鼓鼓的小鲜肉,欣喜地用手机拍照记录下这个胖小子。母乳喂养的胖是结实的,和牛奶喂养的胖不一样。二宝的胎教一直在广州孟母堂堂书香门第的氛围完成,出生后和学堂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在学堂朝夕相处,经常爬到课室去找哥哥姐姐们玩,看他们读经、写字、画画、玩耍。 有一次我抱着他在二楼的画室,老师们正准备移动画案,调整位置,由于画案太重,人手不够,我就把二宝鸣谦放到画案上,和老师们一起移动画案,当我还在帮老师们整理画室没来得及抱他时,就发现他已经开始模仿哥哥姐姐们写毛笔字了,欣喜之余,掏出手机拍下了他专注写字的场景。
教学体系在申老师的协助下进行了完美升级,将读经教育作为“经学”,让孩子们在吸收圣人智慧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将申老师传授的礼仪作为“礼学”,让孩子在高雅恭敬的礼仪实践的同时,养成孩子们端庄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我带着孩子们熏习艺术的同时,开发孩子们备自具足的人格个性。公司名字变更为“广州经礼艺养正教育有限公司”,教学方法和理念得到了系统性的完善,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享受到“养正教育”的教学,国学“养正幼儿园”品牌开启了加盟服务。广西贺州由韦园长的幼儿园是“养正幼儿园”的首个加盟园,她的教学骨干团队来到广州孟母堂参加培训学习。 广州孟母堂的孩子越来越多,老师们的学习氛围也越来越浓郁,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当时在新塘凤凰城凤鸣苑租有两栋别墅,孩子们早上的读书声会吵到正在休息的邻居,管理处会过来提醒我们小声一下。对于活泼好学的孩子怎么可能安静得下来呢。为了不限制和压抑孩子的天性,我会和很多朋友谈及自己的梦想,希望能够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不被外界干扰,也干扰不到别人,专心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不久后,就有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有一个地方很适合我们,听完电话马上约好时间来看场地。我带着申老师兴致忡忡来到从化鳌头西山学校,校园已经闲置很多年了,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看到破败耸立在杂草中的教学楼,在我这个从事过环境设计师的眼里,一座安静祥和的教学楼即刻呈现在脑海,心中暗喜,这就是我一直期待的世外桃源。最终以高于底价三倍的租金签下来了。申老师觉得这个旧学校过于荒芜,改造费用太大,竞标是把租金叫得太高,申老师让我放弃,觉得这就是为我安排的一个局,我只好无奈的放弃。我不到一个星期后,旧学校又打来电话说,对方的用途违背了旧学校的初衷,邀请我们再次参加竞标,结果还是比首次的竞标价高五百元的租金,获得了二十年的使用权。 2011年5月11日开始动工装修,当时手里只有二十万的现金,交了一年的租金和押金后,就只剩下几万元,近十亩的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显然是不够用的。于是我们就自己动手,男老师全部过来帮忙除草,平底开荒,修整龙眼树枝,拆除教学楼旧的围栏和门窗,粉刷墙面,还请了所在村里的泥水工、电工帮忙铺地砖、装电,大张旗鼓,忙得不亦乐乎。第四届“养正教育”师资暨儒家礼仪师培训就在还没修整完善的旧学校举办,当时就分男女两间课室搭上下床睡觉,只能在屋顶见天的旧卫生间洗澡,没有门,只好拿块甲板遮挡,还得有人看守着,怕人误入。上课的课室是刚刷过涂料的,不小心都会粘在身上。这届的交流学习条件虽然很不完善,但大家都被“养正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所吸引,沉浸在如饥似渴的交流学习中,仿佛都已经迈入和谐的大同世界,完全不觉自己在一个未完工的工地学习。加上申老师手把手的带着大家进行礼仪训练,穿上汉服后,每个老师那端庄高雅尊贵的美好生命绽放着无尽的喜悦。 旧学校经过三个月的初装修后,妻子给我算了一笔账,问我自己知道这次总共支出多少钱,我说就最多三四十万吧!她笑着说,你三四十万能干出一百多万活吗?为此我对自己的这种“冲动”行为感到惊讶。这些钱有的是家长提交前交的学费,有的是暑假夏令营的收费,还有一部分是热心人士赞助的。总的来说,从手里只有几万元,能完成一百多万的装修工程量,中间又有如此多的善缘,是何等的幸运啊!惊魂未定至于,由衷地感恩自己坚守不移的正道,感恩志同道合有缘人的相助,感恩老天垂悯护佑我们的善愿。 2011年9月份,首批孩子从新塘凤凰城喜迁至广州从化原西山学校,即“养正书院”。2012年11月,书院宿舍加层,大的孩子们积极参与搬砖,一片欢声笑语中忙得不亦乐乎。春节前凤凰城内两栋别墅的孩子搬迁到书院,新塘凤凰城的广州孟母堂就此成为记忆,养正书院成为我们世外桃源般的学习天堂,老师和孩子们无忧无虑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在新征途上勇往直前。 在我们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教研中,教学成果显著,“养正一个孩子,兴旺一个家族”的美好愿望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和赞许。为了让家长深入了解和配合我们的教学,开始对家长展开七天的培训,如果不能参加的家长说是要劝退他的孩子,在我们要求下,很多家长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学习,还有一些想送孩子来的家长也必须先参加七天的封闭式培训,才获得入学条件。 我知道网络宣传的重要性,从自己做网站到请专业人员做网站,“养正书院”、“养正教育”、“养正一个孩子,兴旺一个家族”随着国学热,在网上不断宣传。大量幼儿园园长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来到养正书院考察,陆陆续续有签约加盟。为了快点让更多幼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想法,完全没有商业思维模式,除了收几千元的品牌使用费和培训费外,约定的百分之三的佣金也没收到一分,近乎公益在传播。我也没有时间计较这些,凡是能够来到“养正书院”了解“养正教育”的我都会托盘而出,而对我来说,那时的签约只不过是一个君子协议,从没想到从这里能够赚到多少钱。在推广“养正幼儿园”的五年时间里,有四十多家幼儿园签约,大部分园长都有邀请我们到她们的幼儿园进行师资培训过和家长分享,最远的有去过内蒙、沈阳、北京、山西、云南、河南、河北、福建、广西、湖南、江西、陕西、四川、重庆以及广东各地,那几年真正享受到了推广传统文化的幸福感。 在养正书院的教研规划里,我们设定了一个班级,这里都是做过胎教的和资质非常好的孩子,老师的教学不仅轻松,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中的种种让我们惊叹不以。面的这种惊喜的成果,雀跃之余,内心深处有一种遗憾,一直不能久久忘怀,时刻萦绕在脑海。深刻地体会到,做过胎教的孩子和没做过胎教的孩子,无论是学习接受能力,还是思维反应能力都有着不可跨越的天壤之别。作为热衷于传统文化教育和享受到了教学成果的我来说,又怎么可以安心呢! 胎教推广的过程中,很多孕妈妈对胎教落地有很多疑虑,问到,您讲得非常好,我们受家庭条件限制,到底怎样才能把胎教做得如您所说的那么好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如何才能让孕妇把胎教做得更好?我描述书香门第氛围能进入千家万户吗?对此充满遐想,夜不能寐。在开办了十九届“养正教育七日论坛”后,受到康有为先生《大同书》中描述“人本院”的启发,有了创建“人本院”的想法,我和大家分享后,大家一片茫然。建“人本院”不是一个小项目,投入那么大,怎么收回投资回报,一系列的问题迎面而来,我勇往直前的干劲受到了严重影响。我带着坚定的信念,把想法和大家分享。说我在08年时就和媒体讲过,学堂、书院的这种模式不可能持续,养正书院未来只能收到学龄前的孩子,现在胎教宝宝班的教学效果和孩子们的状态都特别好。如果以后收的孩子都是在“人本院”做过胎教的,那我们的教学将变得更轻松,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成长。自古俗话有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我们的养正教学系统就能够让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足够的的储备,为他们的一生开启聪明才智,为家族、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留美幼童”事件,那些人才后来为中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更何况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规划前推到了从胎教开始,如果有万分之一、甚至千万分之一的孩子都能有把握胎教,做好早教、优教,未来的成长教育将不可限量。在我的热切鼓舞下,大家对我所描述的这一幅蓝图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于2014年9月3日正式兴工动土。 “人本院”的建设选在书院教学楼对面围墙边的菜地里,规划了七间房,每间房有整幅宽大的落地玻璃窗,房间内配有衣帽间,前面有小客厅,洗手间、储物间一应俱全,每间房错落有致。洗手间、衣帽间用砖建墙,现浇屋面,卧房和小客厅用木质屋顶链接两边的现浇屋顶。整个施工由自己全程指挥,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请了做泥水工的表姐夫来负责工程建设质量把控,在村里找了两个泥水工协助表姐夫,找了请了做木工的表歌来做木质门窗等,其它的很多杂活都有老师们帮着干,书院里的孩子们也参与到搬砖行列。考虑到为了让做胎教的孕妈妈们住得舒适,而在材料选择上我又毫不手软,卧房、衣帽间的地面采用红檀香的实木地板,所有门窗请表哥用红花梨实木来做,围绕书香门第的格调,表哥把木门做成格栅式,这样非常耗功夫,又只有表哥一个木工,所以他的工期是最长的。洗手间洁具都采购TOTO的,等都是采用羊皮吊灯,每幅墙面都挂有高清仿真的传世名画,书香门第的氛围经过半年的建设后真真切切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整个建设项目最后结算,造价超过了200万。 “人本院”是康有为先生给他规划的胎教养胎住所的起的名称,我们为了让大家好记,起名为“养正胎教院”。胎教院建成的首个春节,村民为此还专程到胎教院舞狮,进行庆贺,我也希望胎教院能够首先服务到村民。 通过网站和“经礼艺养正教育”“养正胎教”两个公众号的宣传,2015年,3月12日如期开办了首届孕妈妈胎教公益体验班,虽然只有一个孕妈妈报名参加,我们三个老师同样陪着她学完了七天的胎教课程,孕妈妈对“胎教文化”的领悟让她时而激动,时而破涕为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女性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明白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关键所在,非常幸福的把握了宝宝的先天教育。她的学习心得我们发布在2015年3月20日的“经礼艺养正教育”公众号,接着每个月都会开办两到三期孕妈妈胎教公益体验班,至今已近开办了72届,有数百个胎教宝宝出生。
为了配合孕妈在胎教院的学习,夜以继日地编订了精装彩图传家版《养正胎教》,共37万字,740个页面。当时还发起了成立“国际胎教节”的倡导,将“胎教文化送到了国内几十个城市,为孕妈妈做了面对面的“胎教文化”分享。发现大家对胎教的认知非常缺乏,想想就我这两条腿何时才能将“胎教文化”在华夏大地普及啊!回想起来,这样推广太慢了,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有多少宝宝错过了妈妈给他的“先天教育”啊!必须通过系统的广告来宣传“胎教文化”。于是,马上就找了一家广告你公司来规划,经过首次碰面会后,给出的费用让我当时无法接受,后来想着,要不自己成立一家影视广告公司来专门做“胎教文化”的宣传? 在冲破层层障碍后,就开始先招聘人才。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后,聘请到一 位年轻的新锐导演,在了解我的用意以后,我们开始购置影视设备,在导演的积极配下,书院和胎教的各种视频陆续发布,《养正十年》的视频就是导演的佳作。由于自媒体的宣传还是有限,于是就和导演商量,能不能用大家喜闻乐见的电影形式来传播“胎教文化”,导演列举了很多类似借电影来宣传自己品牌的案例,顿时让我有了想拍胎教电影的冲动。接下来我们按照“人生十礼”规划十部电影,找到了编剧,进行的深入的交流,在围绕“胎教”编写剧本的同时,成立了“帛玉影业有限公司”。当时正开放“二孩政策”,计划在年底让电影上线,我们只有半年的时间,剧本撰写是我有参与,由于要忙其他事情,我提出了几个核心价值必须呈现后,就全权交给编剧来撰写。我和导演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开始海选演员,剧本写好后提前召集演员熟悉剧本、排演,于2016年7月14日,首部网络喜剧大电影《幸孕》在广州康有为先生的万木朝堂举行了隆重开机仪式。 拍电影是一个非常非常辛苦的过程,特别是像我这样对这部《幸孕》电影承载着全国胎教普及的使命的希冀,自然不敢懈怠,也因为在拍电影的近两个月的时间内耗去了大量的精力,每天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穿梭在片场。电影后期的剪辑由广州古木影视公司负责,在黄导的带领下,日夜加班,不断调整完善。 在后期剪辑的同时,我和黄导还共同创作了《幸孕》的主题曲,在涂鸦文化马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完成录制出片。2016年12月4日在爱奇艺和搜狐同步上线,由于是首次拍电影,缺乏严谨的规划和资金的使用分配,将资金全部都投入到了拍摄电影,而电影的宣发几乎投入几乎为零,才导致了后面的回报不到一万元。 【三宝助缘】 经历了电影事件后,备孕三宝的想法油然而生,3.0版本的胎教等待实践,当时两边的父母都不赞成,妻子也不太愿意,觉得自己年龄也大了,说我体会不到那种艰苦,在经过几番沟通后妻子才同意。于2017年仲春怀上三宝,也就是三宝在书院鼎盛时期出生,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享受着众多人给与的爱。她的胎教、早教在当时自然是最自然、最**的。母亲过来协助带满一百天后就回湖南了,剩下的就我和妻子自己带。三宝完全是我个人动念发愿感召来到我们家庭的,她对我有种莫名的默契,经常抱着她熟睡在我胸怀,时不时给她做五觉训练。给她做嗅觉训练时,她一边探头用鼻子去嗅我手里拿的茶叶瓶,嘴里一边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有一次午餐后,我抱着三宝上楼去午休,看着三宝的生命状态很兴奋,似乎一时还不想睡,就把她放在床上,斜躺在枕头上,顺手拿出着放在床头柜上的《论语》字给她认,三个月了,还没怎么给让认过几次,没想到,我每闪一张字卡的同时大声读出这个字后,她便手舞足蹈,更加兴奋,当我闪到“政”时,她也随着发了一个“政”的音,非常清楚,接着我们一起读了十几分钟,其中有十几个字都能发音跟着读,当时很希望她妈妈早点上来用手机记录下这惊喜的一幕,几分钟后,妻子上来终于拍下了宝宝读“北”的清晰发音。可见她大脑对信 息的吸收能力和表达能力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平时,我们总以为婴儿同不懂,不会表达,看了是我们低估了婴儿的大脑。 2018年7月18日书院危机还是来了,当地政府开始规范校外机构,通知光有营业执照还不行,涉及到教学的要求我们必须办理“办学许可证”才能继续经营。因为我们所租用的旧学校没有房产证,缺失了办理“办学许可证”的关键文件,就此养正书院、养正胎教院就此面临取缔的风险。后来当地政府联合多个部门执法,说要马上解散学生,为了孩子们的学习不受影响,我们开始孟母四迁、甚至后面的五迁、六迁。带队的领导还指着胎教院说,这个属于违建,必须得拆掉。我把胎教院看得比我的命还重要,为了不被拆除,我不得不四处走动,后来好不容易才没有拆掉胎教院。 【师道助缘】 为了及时止损,不善公关的我也得开始在外忙碌。也开始为转型做规划,将胎教的推广途径向体制靠拢。2018年在好兄弟毅哥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带着《养正胎教》和《胎教文化可行性报告》去了北京。这之前我有宏愿要开办“胎教大学”,开办大学的方案和教材都已经准备好了,这次去北京的目的就是想办法去教育部申请正式的按体制规范办学。经过毅哥的努力,通过毅哥的大哥给我引见了教育部成教司的领导。一聊才知道领导的孩子在孕期也或多活少做过些胎教,在上幼儿园时就表现得与其他孩子不一样,聪明可爱,学习能力特别强,对我的想法非常认可,问我有没有找到场地和投资方,我说大胆的说关键是办学资质,他说利国利民的好教育一定支持我,还为我推荐伊春市免费的场地。毅哥的大哥是一位非常热情体恤民情的好领导,我们还邀请他来养正书院、养正胎教院指导工作,他在参观万我们的教学现场后,坐在文昌亭说的**句话我记得清清楚楚,他说想办法让中央电视台给我颁发一个“感动中国”奖,我被他的认可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也表达了我由衷的感谢,只是希望把这么好的教育推广出去。后来无奈,被动地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召集投资人、寻场地,分享我的宏伟规划,重复着我欲开办胎教大学(学院)、创建“胎教博物馆”的宏愿,希望通过胎教的方式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开创者。而面前这些现实的困难,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心中宏愿得不到施展,一种悲戚在心底隐隐作痛。母系的血统经过艺术的熏陶后,灵感在父系朴素勤劳的基因作用下,受到社会洪流无情的冲击和锤炼,对心中的那幅美好蓝图离我似乎越来越远,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那份执着和激情。 2019年底,疫情开始在中国蔓延,受疫情影响,不得不暂停下来,后来利用拍电影的设备做过一段时间的线上直播,因为不专业,不善于直播的网络语言,最后不了了之。 2021年遇到了我的修行恩师,从此开启了我的觉醒之路。虽然在十几年专心深入儒家经典学习和实践的途中,遇到过很多高僧大德,不曾有师生之缘,为唯有恩师一句话就能当头棒喝,让我幡然醒悟,内在沉沉浮浮的那种力量被压抑得太久了,终于被恩师撕开了那一层层障碍,曾经体会到的“看破表面、抓住本质,把握方向、设定目标、勇往直前、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获得了新的生机,拓展生命的维度,潜在的能量被万全激活,仿佛就此获得了无限生机。回首十几年在不断深入学习和推广传统文化的路上,所幸心中那份星星之火没有被磨灭,受恩师的指引,开始迈入尚“道”的潜心修习,让自己的灵魂全然地接受“道学”的洗礼,一时间打坐悟道成为了我的日常习惯。也许是被尘封的太久,悟性始终难以突破。 一次闲暇之余,看到了办公室的《六祖坛经》,不由自主的开始读了起来,读毕即觉:天地之间,即见本性;光明磊落,栩栩如生;无情有情,惜悯众生;感慨万千,涕泣无声;如有大愿,即是胎教;唯此一愿,不息不止;吾道在此,别无他求。 后来在家长的积极推荐下,参加了一次三天两晚和一次七天六晚的打坐修炼,在每天超过十个小时的打坐修炼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身体和思绪,在一次的打坐中,自见本尊,觉性一动;云中一念,便入世道;胎教之道,即是缘起;抱道存世,喜迎婴孩;此道不证,此生如何。 回到书院后,迎来了一大劫,众叛亲离接踵而来,面对名利、财富、欲望的拷问,毅然决然坚守“道心”,行走在“胎教之道”推广的路上。2022年5月1日,首站到了湖南株洲九畹书院,在国庆后的疫情期间,驱车一路北上,经过长沙、武汉、合肥、宿迁、临沂、菏泽、石家庄,播下了不少“胎教之道”的种子。 我们在凤凰城开办广州孟母堂时,因胎教与大哥赵兄夫妻结缘,大哥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关注和支持我们,疫情前,接到大哥打来的电话,说要带着他的“九外公”(北海房地产企业家)来书院参观。“九外公”一行参观书院,对养正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又邀请我去北海考察,希望把“养正教育”项目引进北海,服务更多家庭。 在北上的期间再次受到“九外公”的邀请,于11月应邀南下到了北海。在北海,一边带着两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一边规划设计“养胎|养月子|养婴”的“养正生活馆”,同时搭建“养正世交”小程序,把“生命全周期优化系统工程”搬到线上,服务孕妈和宝宝,线下为一批正能量的月子中心赋能,导入“养胎、养婴”,形成行业绝对的竞争优势,遇有善缘,协助其开办“养正生活馆”,实施“生命全周期优化系统工程”,造福附近的家庭。 到北海至今已经一年多了,正在九外公的支持下,完善和规划开办北海“养正生活馆”,为更多将要开办“养正生活馆”的同仁们做个示范,将“生命全周期优化系统工程”结缘到更多的家庭和月子中心。而早晚最重要的还是不忘修炼自己“胎教之道”,在清净之后,在享受“吸风饮露”中精进,在虚静中,心凝一处,体悟大道“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由环之无穷。夫万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的自然造化,寻觅当下所处在大道何处,欲弃顺化,争夺逆生! 【小结】 回首将近半百的生命,经历了世间太多的冷暖,感恩一起陪伴我成长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对于家族而言,在生命造化过程中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己关键的使命,剩下的就交给无法撼动的天地造化。于己而言,便是完成天命,专心修己“胎教之道”,随缘去拨动天地的造化,迎接更多“天命之子”的到来。 人生本就一瞬间,何须挂碍红尘俗世,放下执着,不如先遵循大道,让己清闲自在;不为事恼,不为物累;泰然处之,怡然自得;事来则见,事去则空;一尘不染,一念不生;逍遥自在,游历人间。 2023年12月31日何海轮于北海
文章分类:
最新资讯
2023-12-31
2023-12-09
2023-12-09
2023-12-09
2023-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