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礼艺养正生命全周期优化
儒家礼仪师申自强教授说“礼”(下) 二维码
21
申自强教授 申自强教授,《论语》讲学专家,儒家礼仪师。1996年以来,致力于推广《论语》和中华礼仪。发愤苦行,研究实践,讲学传礼,足及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广东、贵州、浙江、北京、内蒙、湖北、云南等地,被称为“中华兴礼实践**人”。新编《论语》成普及本,开创用“中道”讲《论语》,在实践中形成人生大礼、节日礼仪、家礼、交际礼仪、中小学校园礼仪、企业礼仪、村委会礼仪、公务员礼仪、社区礼仪、窗口行业礼仪、文庙及祠堂礼仪等礼仪复兴体系。 下面是申自强教授说礼的经典摘录(下) 25、人生大礼,年节礼仪,日常交际礼仪,团体、国家的庆典礼仪,都要走中道,不可过多过繁,也不可过疏过简,以适宜为度。复礼有入手处。要先从立信生情开始,情信生则礼可以立,可以推展、持续。要从孩子、学生开始,实行人生大礼。从“家礼”开始建家文化。等大家生信了,团体、国家的大典礼才能实行。次序颠倒了,人们不接受。 26、社稷祭祀是“立信”“生情”,国因此而立。祖先牌位是“立信”“生情”,家因此而立。 27、古代的中国,老百姓家里,由家庭主妇主持年节祭祀。希望以后恢复这个规矩。那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多少祥和从那里产生。 28、大人以为行礼仪是形式主义,是迷信,不知其妙。因为大人已固,很难立大信生大情了。为孩子计,他们可以领着孩子行人生大礼和年节祭祀,孩子们的大信大情就生出来了,于是上升了一个层次。 29、君主制时代的文明也不是要全盘抛弃,而是要适宜继承。尊尊有其好处,有其功用,是社会需要的,不可少。走向极端就不需要了。尊尊要保留,适宜。仁人要跟上去,与之相得,平衡。仁人就是人人平等,保护和尊重每一个人,人人受尊重受保护。 30、古代的祭祀礼仪,人民自愿行,会在宗庙和节日里行。古礼和新礼互动,各得其宜。读古籍、经典也是这样。现在从宜于实行宜于接受处做起,使人起信生信。 31、信心,信情,信力,信智、信能。信之用大矣。唯大礼可以生信。 32、信生而使民由之,由民而行。 33、父亲行“接子礼”时,对孩子深深一躬。孩子懂事后,就开始了终生的报答,想制止也不行。省却了多少“道理教育”! 34、命名礼,是给孩子颁发“尊贵证书”。 35、天地祖先崇拜是先现代崇拜,也是后现代崇拜。因为她有实实在在的根。天地祖先,永远不会因为“科学论证”而不存在。 36、中国古代文明是礼文明,表现在祭祀祖先。西方近代文明是争文明,缩影在奥运会上。两者都需要贯通。 37、自由要发展,民主要发展,规范和秩序也要同时成长,社会就发展了,进步了,平衡了,和谐了。一端独大不合礼。 38、人们随意惯了,不愿意再被拘束,防碍了社会精细化。可以用“礼仪日”“礼仪节”的形式,一年行一次也好。比没有强。 41、现在到了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时代。天时已至,人心思归。政府和人民都在寻找、等待、期盼自己的母体文化。真是千年等一回呀! 42、新一次礼文明成长,源于对中华礼文明的回顾。通过对三代礼文明、春秋礼文明、君主大一统礼文明的因革损益,贯通西方文明,产生新的礼文明。进而近悦远来,成为人类普世文明。 43、中国礼文明的**次成长是“亲亲”时代,表现为“下倾”的道德。人莫不爱其子,老莫不慈其幼,长莫不亲其族。利之护之为之,奉献牺牲无所不用其极。 中国礼文明的第二次成长是“尊尊”时代,表现为“上仰”的道德。子莫不孝其父,幼莫不敬其老,民莫不尊其官。奉献牺牲无所不用其极。 中国礼文明的第三次成长是平等时代,表现为双向相向的道德。由家礼和社会朋友礼开始。父莫不亲其子,老莫不慈其幼,朋莫不直其友。子莫不孝其父,幼莫不敬其老,友莫不信其朋。社会仁爱公直。 新礼回到礼的原初规则,表现这种规则和价值。人类进入交相敬、交相尊、交相爱、交相利的时代。从家庭开始,推及社会。从一国开始,推向世界。天地交则万物通矣,上下交则其志同矣! 44、如果依顺世人,不会有普及教育。没有普及教育,何来强国?如果听其自然,礼仪教化很难恢复。没有礼仪教化,何来上邦? 45、教育已经普及,该普及教化了。 前者得知识技术,后者得品质精神。 46、汉帝国,政府注重文化,向全社会示范孝德。成教于家,扩大于国,成就东方天下文明。今日,政府注重文化,向全社会示范慈孝。成教于家,扩大于国,成就人类天下文明。 47、百年来,中国经历了巨大变化。举国去做一件事,三十年后,中国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建设了政治,建设了经济,还要建设文化! 48、儒学是天下文化。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