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礼艺养正生命全周期优化

端正的坐仪、站仪、走仪,是陪伴孩子一生的隐形资产

 二维码 9
作者:经礼艺养正

近期童蒙养正班会课上,经礼艺养正陈老师特别强调坐站走的仪态问题,并根据坐仪规范调整小君子淑女们的坐姿,把懒散的小心思一扫而空。“坐如钟、站如松”。站,就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就要像座钟一样端正。

除了班会课的强调,在日常上课与生活中,老师们时常耳提面命,以纠正小君子淑女们的坐仪、站仪、走仪;甚至每个学期的开学**周“文训礼训周”,坐站走便是小君子淑女们复习操练的主要内容之一!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孩子们的坐仪、站仪、走仪呢?


01

仪态所现,心性所在

如果孩子从小一直保持端正的仪态,坐正身直,浩然正气便可从内到外自然生发。长期保持,定力也会明显高于一般的孩子。长年累月,自然融于生活,不需有意注意,便可表现出有教养的仪态气质。

但,如果孩子从小都是懒散的仪态,手脚随意摆放,弯腰驼背,久而久之,不仅很容易滋生随便懒惰的心性,而且整体气质不佳。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到坐好、站好、走好!


0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坐站走,每时每刻在发生。读经时的高坐、音乐欣赏时的低坐、行晨礼时的站仪和排队时的走仪,吃饭的坐仪、周末观影的坐仪......

老师们都会以良好的仪态规范做要求,让小君子、小淑女们时时刻刻保持端身正坐的仪态和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端身正坐,保护视力。

童蒙养正的小君子淑女们在读经时,用手指指读的方式,和课桌上的书本保持一手臂距离,不仅有效保护视力健康,而且有助于孩子们识字认字。

弯腰驼背,或靠在课桌上的读经仪态都是不允许的,老师们都会刻意提醒督促其调整,减少孩子们戴眼镜的概率。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良好的坐仪、站仪、走仪,有教就是有,没有教就是没有,有重视培养大多都会有好的结果,放任不管就是没有。

一个孩子若是从小就能学习并保持端正的坐仪、站仪、走仪,即有助于其一生的习惯和心性养成!是父母给孩子**的教养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