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礼艺养正生命全周期优化
经礼艺养正胎早幼教,父母如何做好七岁以下孩子的基础教育 二维码
210
作者:经礼艺养正 很多父母偏于注重孩子七岁以后的教育,也就是小学及以上阶段的教育,实际上七岁以前的教育更注重培养人何以为人的品质,在这个品质的基础上再进行学校的知识化教育才是有根基的。 七岁以前的教育与家风和父母的品德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它奠定了孩子未来的价值观、行为习惯、个性。而且越早的年龄阶段,越是像原子弹般拥有强大的能量,影响孩子一生。 七岁以前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包括胎教、早教和幼教经礼艺养正三大基础教育。而胎教更是奠定人的先天本能,构成了后天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孩子不仅遗传了家族的基因,还遗传了父母的行为习惯、情商和智商,这在个人层面决定着孩子的人生幸福,在社会层面体现着一个家族、家庭的生活品位和层次,因而确定了家庭教育的高度。我国早在西汉年间就有了关于“胎教”的论述,与现今流行的西方胎教的科学数据化相比,中国古代胎教更注重文化信息的传承,体现浓厚的人文色彩。 其中三大基础教育对应着三大关键期教育: 胎教——灵性培养关键期 胎教是培养胎儿“灵性”的绝对关键期,“灵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这种聪明灵利、灵动、灵敏之性,也是人类作为灵长动物不断遗传至今的特质。正因为中华民族这种厚重的文化基因造就了五千年的文明,而且,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将这种文化基因永续。 早教——感性培养关键期 早教是人生感性的绝对关键期(0~3岁),也是灵性的激活期。很多灵性十足的婴儿没有被呵护好这份灵性,被世俗的父母带了三年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俗人。而这份灵气就是人之所以能三岁看大之本,是因受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社会之爱、民族国家之爱而能返爱之,成就事业之大。 幼教——理性培养关键期 幼教是人生理(礼)性的绝对关键期(4~6岁),也是感性合礼运用的开始,如果还处在感性阶段,给孩子过多的爱,孩子的理(礼)性将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势必影响其一生。而人之所以七岁能看老之本,是因为孩子4~6岁就在受依理(礼)而行的家庭、依理(礼)而治的社会、依理(礼)而存的国家的影响,以至于人生能够依理(礼)而生存,甚至老有所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