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经礼艺养正生命全周期优化

读经长智慧之大人篇

 二维码 8
作者:经礼艺养正

前两天,我拿着一瓶药散请欧阳老师帮忙喷口腔溃疡处,突然灵机一动,对着CD播放器的屏幕操作,尔后笑着与欧阳老师说,读经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啦!此处把自己当小孩了,而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读经的大人也越来越聪明了。言及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一句:“幼儿学者,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人瞑目而无见者也。”是啊,每个孩子心性单纯无染。正如老子所讲:“合德之厚,比于赤子。”而记忆力、吸收能力也远比大人好,潜力无限呀!如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充满希望!而渐渐长大,学习能力递减,但若勤学善学,也是在增长自己的智慧,如黑夜中拿着蜡烛前行,也好过闭目什么也看不见的人。这蜡烛就是前行的希望,也是心中不灭的力量。由此我想到很多成人或许会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我都长大成人了,学习不是太晚了吗?或者说我还有时间去学习吗?其实这种心态是很可惜的,学无止境,学无常师。孔子曾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游学,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於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学习就在当下!

朱熹曾说:“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学习就是需要这样一种开阔的、谦逊的、空杯的心态,如此智慧的源泉才能不断注入心田、不断充实生命。古圣先贤的典籍开慧启智,开阔我们的胸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说的是学习从书本而来,而学习也是点滴生活中,亦在万物无声的殷勤示教中。以众为亲,以众为师,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善者正面为师,不善者反面为师。“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之与化矣。”与有德者、有志者谈话,于无字处读书。我们虽已长大,学习能力也逐渐退步,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对天地自然之道、对宇宙真理将会有更深的体会及证悟。经典里有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生活中也处处充满学习的机会,一个善学者会以谦虚的态度去学习该学习的东西,而为学次第,经典便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

写到这里,想起曾读过的刘禹锡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与白居易晚年患有眼疾,白居易带着悲观的情绪,写了一首诗给刘禹锡--《咏老赠梦得》(刘禹锡字号梦得),刘禹锡的回信--《酬乐天咏老见示》,读来很亲切,其中也包涵积极的辩证思想,感情深挚,真诚劝勉好朋友,不要说日到桑榆就是晚景,撒出的霞光也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多么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孔夫子一生致于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重在当下--与已长大的孩子们—大人们共勉。